作者:东林祖庭法师 返回目录 0 位书友评论
再述本书编写的初衷
本书编写的初衷,源于上大下安法师慈悲怜悯众生深受邪淫之苦,欲整理出反映邪淫“因、缘、果、报”及相应对治方法的书,希望能真正帮助利益到众生。
本书从佛法正道的角度,通过对邪淫的起因(集)果报(苦)、戒除邪淫后的变化(灭)及对治方法(道)的剖析阐释,以佛法揭示邪淫的本质。希望通过阅读本书,让大家真正明白邪淫的内在本质,从根本上着手加以改变。
书中采用讲述故事与论述事理相结合的方式,借事说理,让人更直观地通过事例来明白所说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说理,是为了明理,若理不明,行为上必然会有欠缺。只有真正明理,才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出改恶从善的信心和决心,并付诸行动。
大家要明白,邪与正是相生相克的,欲摆脱邪,一定要行正。若不摧邪,难以显正。
譬如一头野牛或一只野猪,整日在泥水中打滚,自己很惬意,以为自己身体洗得很干净。其实,由于环境不净、方法不对,结果身体依然污垢,而且越洗越脏。有一句谚语说“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原意是说因为黄河水极为浑浊,即便跳下去洗,也不能有什么清洁作用(以后引申为比喻很难摆脱关系,避免不了嫌疑)。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用来比喻方法不当,结果必然不如意,就像用再多的黄河水,也洗不净污垢的身躯。
要洗净身体,必须用净水;要洗刷心灵上的尘垢,必须靠正法。本书所诠释给大家的,就是这样的正法。
冀望所有人都能摆脱邪法所造成的身心苦难,行于光明大道中,诸事皆吉祥如意,获得幸福美满的人生!
期望:勤修正法,以功过格积功累德,彻底改命
【问】为什么要采用功过格累计善行?请举用功过格成功改变命运的案例。
【答】为了帮助大家熏习正法,戒除邪淫恶习,兹推荐一个功过格表供大家实践。
《了凡四训》中说:
汝今既知非,将向来不发科第,及不生子之相,尽情改刷;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数;义理之身,岂不能格天!
至修身以俟之,乃积德祈天之事。曰修,则身有过恶,皆当治而去之;曰俟,则一毫觊觎,一毫将迎,皆当斩绝之矣。到此地位,直造先天之境,即此便是实学。
余信其言,拜而受教。因将往日之罪,佛前尽情发露,为疏一通,先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条,以报天地祖宗之德。
云谷出“功过格”示余,令所行之事,逐日登记,善则记数,恶则退除;且教持准提咒,以期必验。
余初号学海,是日改号了凡;盖悟立命之说,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从此而后,终日战战兢兢,便觉与前不同。前日只是悠悠放任,到此自有战兢惕厉景象。在暗室屋漏中,常恐得罪天地鬼神。遇人憎我毁我,自能恬然容受。
余行一事,随以笔记。汝母不能书,每行一事,辄用鹅毛管,印一朱圈于历日之上。或施食贫人,或买放生命,一日有多至十余圈者。至癸未(公元1583年)八月,三千之数已满。复请性空辈,就家庭回向。九月十三日,复起求中进士愿,许行善事一万条,丙戌(公元1586年)登第,授宝坻知县。
余置空格一册,名曰“治心篇”。晨起坐堂,家人携付门役,置案上,所行善恶,纤悉必记。夜则设桌于庭,效赵阅道焚香告帝。”
再说一个故事:
【故事】黑豆白豆
有一位叫掬提的生意人,为人老实,而且信仰佛法。他的儿子优婆掬提,很有善根且富有智慧。当优婆掬提年龄渐长,掬提居士就将自己开设的一家店交由儿子接管,他则专心修学佛法。
有一天,掬提居士对一位已证得阿罗汉果的比丘说:“尊者!我很期待儿子能进入佛门、修学佛法。”比丘说:“很难得你有这份心,我会让他有机会接近佛、法、僧。”互相承诺后,比丘就到优婆掬提的店里随缘度化,应用智能解说佛陀的教法。优婆掬提听闻佛法后深感欢喜,有如甘露灌顶般。他问比丘说:“我要如何才能进入佛门?如何真正修行呢?”比丘说:“你要照顾好你的。心念如果能达到善良、慈爱与平静的境界,就是修行了。”
优婆掬提说:“这无形无影的心念,要如何照顾?又该如何证明哪一心念是好的?哪一心念是不好的?”
比丘回答说:“你可用黑豆和白豆,来试验心中的善念或恶念。一天中若起善念,就放一粒白豆;如果生起一恶念,就放一粒黑豆。黑豆减少,白豆增加,表示善念升高了;白豆减少,就表示恶念、烦恼增加了。”
尔后,优婆掬提按照比丘的教法,把他的店当成道场,好好照顾自己的心。有人来买东西,他就生起欢喜心、感恩心,殷勤服务客人。使客人感到愉快后,他就放一粒白豆。有时遇到喜欢论斤计两的客人,优婆掬提对客人起憎恶和不欢喜心时,他就放一粒黑豆。一天下来,黑豆的数量比白豆多,优婆掬提随即提醒自己要加紧努力,照顾好自己的心。
过一段时间后,黑豆的数量仍比白豆多,优婆掬提就下定决心:“不要让心念被境转了!要对境不生心,以平常心、欢喜心来对待一切的事物。”优婆掬提以精进的心,终于使黑豆的数量由多渐少,甚至完全消失。
【问】怎样使用功过格?
【答】袁了凡实践功过格,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功过格本出自净土宗第八代祖师莲池大师的《自知录》。大家可效法古人,改过迁善,日日记录,时时反省,一定会取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功过格做起来很简单,但需要努力去坚持,这是重点。每日对照表格,远离外缘,自己做到了就打个“√”,没有做到就打个“╳”。念佛多少声就记录多少声,或者记录念佛时长也可以。
每天对照,时时观照,慢慢克服习气,邪淫的恶习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戒除了。劝诫大家试一试,并努力坚持。
我们不妨做个简单的算术:
假如现在开始,每天念1000声佛号,那么,一个月就可以念30000声。念一声佛号,蒙佛护念,十百千万声,声声都蒙佛护念。在一个月中,成千上万次蒙佛护持,自会消除业障、增长善根。由此可以预料,这个月与上个月已有不同,身心已在发生改变。如此坚持,不就是在日日改过迁善,日日更新吗?这么好的功德利益之事,何乐而不为呢?
以下两个故事说明念佛的功德和光明相。我们念佛,就有佛时时在护持,这是很吉祥的事。
【故事】念佛却鬼
明代高僧蕅益大师有一位道友,也是那个时代的高僧,他出家以后就在一个山顶上盖了一个茅棚,专门念佛,不修其他的法门,为什么他那么相信念佛法门呢?
这位同参就说出了自己的出家因缘,他说自己原来是一个商人,跟一个经商的朋友一块到外地去经商。不幸的是,那个朋友在外地生病去世了,他就把朋友埋葬了。办完丧事,他把他朋友的衣物带回来交给其妻子,朋友的妻子产生了怀疑心,说你们俩一起去的,怎么就你一个人回来,是不是你谋财害命了?
他感到非常冤枉,就很痛苦,所以又赶回去,到朋友坟前痛哭,说你的家人在冤枉我,现在你得跟我回去对证,来洗刷我的罪名。那个鬼还能跟他对话啊!那个鬼朋友说:“好!好!那我跟你一块回去。”这两个朋友,一个活人,一个鬼,就上路了。正走在路上,看到一只老虎,这个人就情不自禁地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一念这个老虎也就离开了。你看,老虎听到念佛的声音,都能够身心柔软,为什么?因为念佛有光,这光照在老虎身上,老虎那种残暴的心都能变得柔软,它就没有吃人之心了。
老虎走了之后,这个鬼很害怕地说:“哎呀!你刚刚吓了我一跳,你的胸口放光!”这人想刚才是什么原因放光?就是念了几句佛呀!他又试了试:“阿弥陀佛……”这一念,光就放得更大了,这鬼朋友赶紧说:“不行不行,我不能靠拢你了,我不能跟你走,你还是自己回去告诉我的家人。”这鬼就离开了。这人就知道原来念佛能放光,鬼都不能靠拢了。由这个因缘,他对佛号产生信心,以后就出家了,出家后专门念佛,成为那个时代的高僧。
【故事】念佛救难
在古印度也有这样的公案。有一个村庄,有一位罗刹鬼专门吃人,由于吃得太多,村长就与罗刹鬼谈判,说你不要随便吃人,我一年供给你一个人吃,供给一个小孩。这个罗刹答应了,以后就一年供一个小孩,全村每家轮流,轮到哪家就要拿一个小孩出来。结果轮到一家,只有一个不到十岁的儿子,不送是不行的,他家是信佛的。每个供给罗刹的小孩都要放在神庙前面的一个缸子里,白天安置好,罗刹半夜要来取食的。这家父母告诉小孩说:“你坐在缸里面,就合掌念阿弥陀佛。”这个小孩也想到九死一生,看看念佛
是不是能够救自己一命,所以非常恳切地念佛。念到半夜时分,一阵风刮过来,罗刹来了,可是怎么也靠拢不了,最后竟退回去了。第二天早上,小孩的父母和其他村民一看,这小孩还在那里念佛。这下全体村民都像举着凯旋的英雄一样,把他扛在肩上,扛回了村庄。这个村庄以后再也没有罗刹来捣乱了。
【问】功过格的特点是什么?
【答】功过格直接针对邪淫的因和缘下手,以正法来对治邪淫。
1.针对邪淫的因种,一方面,以拜佛忏悔消除业障,消除恶业种子;另一方面,通过念佛和读诵正法经典,种下净业种子,并使净业种子逐渐强大。
2.针对邪淫的缘,一方面远离能激发淫念淫行的外缘;另一方面,熏习正法,广结善缘。
使用功过格,通过每日反省的方法,引导内观,反省自身。如果有心去做,持之以恒,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改掉不好的习性,日臻完善,功夫做到极致,则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命运。大家不妨一试,趁早行动,每日积累,不断进步,改变就在过程中。
后记:共勉的话
本书所述的邪淫的因缘果报,以及对治邪淫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分析其他原因产生的痛苦。比如,杀生、偷盗、妄语等,都有其产生的因种和外缘,也都有其痛苦的果报,及相应正确的对治方法。这些方法,不离远离外缘、对治因种及如理作意三方面。因此,本书中所述的如何远离外缘、对治因种及如理作意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对治其他烦恼问题。
有的人可能杀心重,有的人盗心重,有的人妄心重,有的人酒(酒是无明药)瘾大,有的人烟瘾大,还有的人饱受贪心、嗔心、慢心、痴心、疑心等的痛苦,或者日常生活中经受忿怒、怨恨、谄曲、妒忌、悭吝、无有惭愧、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散乱、不正知等种种苦恼,所有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有其因种和外缘,都可以采用上述方法去有效对治。
《了凡四训》中说:
然人之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验亦异。
这段话的大意是:然而一般人的过失,有从犯过的事实本身上戒除的,有从认识其中的道理而改正的,也有从心念上来改正的。所付出的努力程度不一样,因此所得到的效果也就有所不同。
《了凡四训》中又说:
大抵最上者治心,当下清净。才动即觉,觉之即无。苟未能然,须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须随事以禁之。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为失策;执下而昧上,则拙矣。
这段话的大意是:大抵最高明的改过方法,是要从修心下功夫,当下就可以使心地清净。每当心里刚刚动了坏念头,就能够立刻觉察,而后马上让这种念头消失,过失自然不会再产生。如果还做不到这种境界,就必须明了其中的道理,以便将坏的念头打发。若再办不到,那就只好随着恶事将犯时,以强制的方式来禁止自己犯过。假使能用上乘的治心功夫,并且兼用明理与禁止两种较为下乘的方式来约束自己的念头,这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若只是执着于下乘方式,而不知道用上乘的方法,那实在是太愚笨了。
本书中所述的远离外缘,对治因种及如理作意的方法,是事理兼备的方法。其中,对治因种和如理作意,即是治心的方法,因此非常值得重视并力行之。
本书所述的日常修习正法,特别是持名念佛一法,也非常适用于直截了当地解决由其他原因产生的痛苦。持名念佛一法,具有普遍的通用性,大家可以将佛前忏悔和持名念佛作为正行,作为化解一切痛苦的治本的究竟大法,将其他的对治善法作为有益的助行。如此正助合行,一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
惟愿大家净信,同时努力实践,相信一定会有光明的前途和未来。
再请大家看这张图,可简称为“如鸟二翼图”或“飞机模型图”。在治学经世各行各业中,要想取得一点成就,必须具足三个条件:(1)机身内的发动机,代表内心的动力,心之所想,事之所向;(2)右翼,代表智慧力,如信念、发心、信解、信愿;(3)左翼,代表行动力,如行动(与信念相对)、起行(与发心相对)、行证(与信解相对)、持名(与信愿相对)。
我们可以选择像一只小麻雀一样生活,内心柔弱,翅膀软小,只能在林间枝头跳跃;也可以做一只房檐屋顶的鸽子,内心虽有一点渴望,可终究不在远方,翅膀也不够强壮,不能高飞,只能安于现状。要想自己变得强大,像大鹏金翅鸟一样,遮天蔽日,鹏程万里,就必须有颗强大的心脏,有强劲的动力,志在远方,还需有一对强壮有力的翅膀,缺一不可。飞机能够平稳高飞,靠的是钢铁般的两翼和机身;飞鸟若折损一翼,就不能展翅飞翔。
同理,我们想要彻底戒除邪淫,让今生后世永远过上幸福吉祥安宁的生活,乃至解脱生死轮回的痛苦,内心须生起强烈的愿望,这就是动力;以理决疑,努力去改变内心的知见,这就是智慧力(右翼);明理导行,安住当下正法坚持修习,这就是行动力(左翼)。
立志戒除邪淫者,每天都应反省自己,学习正法教理,并从因和缘两方面去努力行持。未来完全把握在自己手中。
愿把本书劝善的功德,以及有缘见闻和实践者的修习功德,悉皆做最大利益的回向,使有缘见闻和实践者的愿行圆满,自利利他,普利众生。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
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灭除,人各习礼让。
读诵受持人,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乐,先亡获超升。
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