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向光明
远离邪淫
戒邪淫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戒邪淫必读 > 离欲清凉 > 第九章 其他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

第九章 其他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

作者:东林祖庭法师 返回目录 0 位书友评论

背景颜色: 字体大小: 字体颜色:

第二篇第五章其他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

【问】中国传统文化怎样看待邪淫?

【答】古圣先贤劝节欲。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在《论语》中曾告诫过大家:“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在年轻的时候,身体没有发育好,气血是非常不稳定的,这个时候尤其需要注意不要让他的思想受到色情和邪淫的污染,否则的话对他的身心都是很大的摧残。

印光大师精通儒学,在《复永业居士书》中说:

近世少年,多由情欲过重,或纵心冶游,或昵情妻妾,或意淫而暗伤精神,或手淫而泄弃至宝。由是体弱心怯,未老先衰,学问事业,皆无成就。甚至所生子女,皆属孱弱,或难成立。而自己寿命,亦不能如命长存,可不哀哉。汝恐亦犯如上诸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既长持念菩萨名号,必须恳切至诚,自可所愿皆遂。倘仍悠悠忽忽,则亦只得悠悠忽忽之感应,决不能如愿悉偿也。

这段文字用白话来解释就是:近来世间的少年,大多由于情欲过重,有的纵心于嫖妓,有的昵情于妻妾,有的因为意淫而使精神受到暗伤,有的因为手淫而泄弃了至宝(即肾精)。因此体弱心怯,未老先衰。学问、事业都没有成就。甚至所生的子女,都很瘦小虚弱,或者导致夭折。而自己的寿命,也不能够长久,怎么能不悲哀呢?恐怕你也犯有以上所说的诸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既已长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就必须恳切至诚,所求自然能够遂愿。倘若仍然悠悠忽忽,那么也只能得到悠悠忽忽的感应,绝不能都如愿以偿啊!

《寿康宝鉴》《欲海回狂》等书籍,都历数了邪淫的危害及不邪淫的利益,这些都是明理的好助手,值得反复阅读。

【问】在对治邪淫方面,为什么饮食很重要?

【答】佛法中说:生死的主要关键在淫欲、饮食二事,此为两大祸源。《孟子·告子上》说:“食色,性也。”依佛法的观点来说,众生之成为众生的根本原因,饮食为生死的增上助缘,淫欲是生死的根本原因。一切众生,皆由不断淫欲,所以不离生死;一切众生,皆因贪恋淫欲之乐,所以既助成了后代子孙的生死,自身也被生死之索所束缚缠裹。众生之有淫欲,乃是与生俱来,淫欲之形成两性的交接,则又必在饱暖之后,饱暖属于衣食,食比衣更重要,有食无衣,可以饱也可以暖,有衣无食,终必饥饿而死。所以淫为生死根本,食为生死助缘,若能超越于淫欲与饮食之外,必已了生脱死——三界之中,虽至无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处天,已无淫念,但仍不离识食,故仍不出生死。

这里所说的“饮食”,指的是基于贪欲的饮食,如暴饮暴食、杀生食肉、醉酒、食五辛等。

饮食宜按照养生规律去做,如平时饮食以素为主,五谷杂粮是补精养气的最好食品。饮食有规律,且不能生起贪嗔痴之心。

在这里再谈谈佛教对饮食与疾病关系的看法。

所谓“民以食为天”,饮食是用来长养色身的,但吃得过多,又会成为身体的负担。“病从口入”不仅仅是指吃得不干净,其实吃得太多也是致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古人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

《大方便佛报恩经》中,目连问耆婆:“有弟子病,当云何治?”耆婆答:“唯以断食为本。”

百丈禅师在《丛林要则》里提出过二十条简明扼要的开示,被四众弟子奉为修行的圭臬,其中有“疾病以减食为汤药”。

唐朝义净三藏在《南海寄归内法传》中谈到,在南海各国的僧人中,断食是一种必备的治病方法。

印光大师说:

吃饭不可过度,再好的饭,只可吃八九程。若吃十程,已不养人。吃十几程,脏腑必伤。常如此吃,必定短寿。

——《印光法师文钞·诫吾乡初发心学佛者书》

佛门里有适时节制饮食的传统,在六斋日、十斋日、三长斋月、八关斋戒中,都要求过午不食。

《毗罗三昧经》中,瓶沙王问佛:“何故日中佛食?”佛答曰:

早起诸天食,日中三世诸佛食,日西畜生食,日暮鬼神食。佛制断六趣因,令同三世佛食。

关于过午不食的功德利益,佛经里还有很多阐述,比如《佛说处处经》里说:

日中后不食有五福:一者少淫,二者少卧,三者得一心,四者无有下风,五者身安隐,亦不作病。

古人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比如:

西晋张华在《博物志》中说:

所食逾少,心开欲益;所食逾多,心逾塞,年逾损焉。

南朝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引用陈纪的“养生诫食患”诀:

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之逾年,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切,多则切伤,少则增益。

可见,控制饮食,合理饮食,对于身体健康是十分重要的。据有关研究证明,当人体减少进食时,对热量的摄取降低,身体的新陈代谢率也会随之降低,自身的免疫力就会增强。所以有专家说,很多病饿一饿就能好。大量的研究证明,长寿人群的进食量都普遍低于一般人群。

所谓“饱暖思淫欲”,减少食量能够有效对治淫欲心。淫欲心息下来,也有利于其他烦恼息下来,从而能够增进定力,开显智慧。疾病以减食为汤药,用好这味药,必将使我们的生命焕发出新的生机!

【问】除了控制食量,对于吃的食物还有哪些建议?

【答】犯邪淫之人,最好不要去吃那些能激发淫念的食物,比如:大蒜、韭菜、葱、小蒜,这些食物皆有辛荤之气,生食增加嗔恨心,熟食则激发淫欲。

另外,犯邪淫之人,欲复得身体健康,也要尽量减少喝酒和吃肉。喝酒易乱性,是邪淫的助缘。食肉之人,身有肉食气味,善神远离,诸天所弃,容易招致邪法。

健康的素食是很好的选择。这里推荐一个滋补气血、调理脾胃之食谱,是根据印光大师的建议,结合中医理论,所提供的食疗方法。

“莲子、桂圆、红枣、芡实、薏米,皆可滋补,岂必须血肉方能滋补乎?”

——《印光法师文钞·复蔡契诚居士书一》

印光大师推荐的这款滋补粥:粥中之莲子,可以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桂圆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芡实开胃助气,固肾涩精,补脾止泄。此四种配伍相辅相成,温补脾肾,养血安神,同时佐以薏米,其性味甘淡微寒,功用健脾利湿,流通湿气,正可兼制桂圆之热,温阳而不助火;又可反佐红枣之腻,使补虚而不留湿。诸种补养食品相配,共奏补气养血、固肾强精之效。

做法:

莲子十粒、桂圆(剥掉外壳)十枚、红枣(掰开)十二枚、芡实(大型超市里面或药店都有)一两、薏米一两,一起用小火熬粥。

功效:补气化湿,固肾强精。

滋补粥长期服用,对于气血不足、脾虚久泻、遗精带下、心悸失眠、怔忡健忘、血虚萎黄等现在社会常见虚弱类疾病确有良效。

当然,食物是帮助解决邪淫问题的助缘,是治标之法,要想真正戒除邪淫,还需从治本上着手。恪守不犯为良药,不泄为补,否则再好的药和食物,也不能把洞补上,邪淫导致的病永远也好不了。

【文章】非药而愈的饮食原则

(作者:徐嘉博士,美国责任医师协会临床营养学专家,《非药而愈》作者,“非药而愈”公众号号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生理学博士,北京大学生物物理学学士。2014—2022年,徐嘉博士足迹遍布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演讲1200余场,现场18万余名听众受益,200多次知名媒体报道,在全国掀起了“非药而愈·一场席卷全国的餐桌革命”的热潮。)

图片10.png

《非药而愈》的核心膳食理念是什么?用一个短语概括,就是低脂全植物饮食。全植物,大家可以理解是没有任何动物成分的全植物性食物;低脂就是低脂肪,比如无油等等。有时候又简称为“低脂纯素”。

健康饮食,可启动我们自愈的能力。如何启动自愈的能力?我们需要做减法。现代人的各种疾病不是因为缺乏营养所致,而是因为吃多了、吃错了所致。所以我们必须找到导致疾病的根源,才有可能逆转我们的健康问题。

一、做减法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为道日损”,就是我们必须修正、去除和远离阻碍大道运行的种种错误,我们就会接近道、合于道。当把这个道理用于对健康的理解时,其核心就是减掉那些错误的认知、习惯和概念,减掉那些伤害我们身体的东西,不该吃的不吃。“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用于对健康的理解时,就是一减再减,减到人为造成的扭曲、破坏停止,然后,身体本有的自愈力就会彰显,自愈机制就会开展工作。这“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在健康饮食上,就是非药而愈。

我们讲断舍离。断什么?舍什么?就是断我们的这个贪念,贪的表现就是做加法。

我们平时习惯了做加法。很多人生病时都来向我请教该补哪些东西。

一旦生病,大家都会认为自己缺少什么东西,需要补充某种特殊食物或营养。其实我们什么都不缺,我们不仅吃太多了,甚至还吃错了,最后导致我们身体不健康,自愈能力不能得以展现。就好像我们的手指有一个小伤口,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需简单处理,它也可以自愈。但是,如果我们每天拿一把小刀去划这个伤口,那么伤口就很难自愈,因为我们总在不停地自我伤害。同样,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自身免疫疾病等等,都是自我伤害的结果。只有停止自我伤害,我们的自愈力才能得以体现。所以非药而愈的关键在于不吃什么——不吃肉、蛋、奶、油这些伤害我们身体的食物。减掉这些之后,还剩谷类、豆类、蔬菜和水果四类最基础的食物。只要减掉不该吃的,剩下的都可以吃。

“非药而愈”的社群伙伴通过实践和验证,表明只要认真践行,很多人都可以非药而愈。问题的关键在于不吃什么及该吃什么。

二、健康饮食五原则

(一)不吃什么

吃植物,不吃动物。

不吃动物包括不吃肉、蛋、奶。那么鱼虾、海参呢?这些都是动物。有人问:“鸡蛋不能吃,鹌鹑蛋能不能吃?牛奶不能喝,驼奶、羊奶可以吗?”蛋是所有动物的蛋,奶包括所有动物奶。不吃动物就是不吃任何动物性的制品。那么蜂蜜呢?蜂蜜里面没有动物的细胞或成分,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蜜蜂采蜜是准备给自己过冬用的,是它们为自己准备的食物。我们偷吃了它们的食物,蜜蜂的食物就不够了,就必须去采更多的蜜。以前我也不知道,当我听到这些之后,也不再吃蜂蜜了。

只要一天内摄入不同种类的蔬果豆谷,热量摄入够,就能满足人体必需氨基酸的需求,不会出现蛋白质不足的问题。所以我们每天最好摄入至少一两种谷类、一两种豆类、两种水果、两三种蔬菜,其中一定要有绿色蔬菜,只要吃饱,我们就什么都不缺了。

选择豆类的要求:要尽量选脂肪含量低的,比如红豆、绿豆、鹰嘴豆、小扁豆等。尽量不选择那些可以榨油的豆,比如黄豆、黑豆等高脂豆。

(二)无油烹饪

无油烹饪,对应低脂。

为什么强调一定要无油烹饪呢?人体必需的脂肪酸有两种:欧米伽3(ω-3)和欧米伽6(ω-6)。欧米伽3是消炎的,欧米伽6促炎。市面上常见的油,比如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等,其中欧米伽6的含量远远多于欧米伽3,吃油越多,体内的炎症就越重。另外,天然的油脂(包括植物油)都是混合物,都含有升高胆固醇和促进肠道非益生菌的饱和脂肪。吃过多的油会通过肠漏,让我们的全身血管发炎。

脂肪里面对人体伤害性最大的就是油,因为它的很多生化特性非常类似于肉。比如动物性食物没有膳食纤维,而油在压榨的过程中纤维也都丢掉了。另外,油是纯的脂肪,脂肪含量甚至比肉还高。那么高的脂肪含量,其中还有一部分是饱和脂肪。所以即使是“健康”的植物油,比如橄榄油、茶油、亚麻籽油,都含有一定比例的饱和脂肪,虽然比动物性食物的饱和脂肪比例低一些,但当我们摄入时,同时就摄入了更多的饱和脂肪。

饱和脂肪扰乱我们的肠道菌群。我们每个人就像一个泡菜坛子。我们在做泡菜的时候,假如滴进去油,就会长黑毛,也就是非益生菌。我们做泡菜的过程,就是在体外培养益生菌,同样的过程也会发生在体内。所以,我们要记住自己就是个泡菜坛子,什么食物能做出泡菜来,就可以吃,做不出泡菜就别往嘴里放。如果我们放进去不能做泡菜的食物,非益生菌就会长出来,导致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肠漏和相关的系统性炎症等。肠漏和系统性炎症都是由非益生菌引起的,而肉、蛋、奶、油这类高脂食物的摄入,本身就是促炎的。

从理论上来讲,亚麻籽油比其他油健康些,但是我们仍然不提倡使用,因为它毕竟还是一种油。你吃它的话,会养成习惯,慢慢也会吃其他油。有些人一直吃高油脂的东西,最后甚至会吃回肉蛋奶。为什么?因为肠道里还在养非益生菌。但是,当我们完全断了油之后,肠道里基本都是益生菌,那时候你看到肉蛋奶和高脂食物,碰都不会碰。为什么?因为没有这个需求了,我们肠道里的细菌,现在只需要蔬菜、水果,膳食纤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轻松达到肠道健康,基础性的炎症也随之而去,最终肠道里的细菌会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所以这就是一个习惯的养成。

一个朋友告诉我,她的母亲已经低脂纯素一段时间了,最近一次体检却查出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血压高、血糖高,一大堆指标都不正常。我让她把每天所吃食物一五一十地列出来,结果发现,油是真断了,但是因为她妈妈怕营养不够,每餐都要加一些核桃、杏仁、腰果、纳豆等高脂食物,这样就变成高脂纯素了。我让她把所有高脂食物,包括坚果、花生和黄豆都停了,只保留5克亚麻籽。结果第一天她就非常高兴地告诉我空腹血糖已经正常,后来又告诉我说血压在降,等等。

所以只要关紧“水龙头”,一切都会变简单。现在社会上大家不管吃营养品也好,吃药也好,基本都是做“拖地”的工作。如果不关掉“水龙头”,“地”是拖不干的,病是好不了的。这个“水龙头”就是那些伤害我们的食物,要把它们统统断掉。

低脂包括无油烹饪和严格限制坚果。即使不吃坚果,我们也仍然在吃脂肪,比如糙米的谷皮上有很好的脂肪;绿叶菜里面有一些ω-3脂肪酸,虽然很少,但是如果吃的量大,也可以摄入可观的ω-3。所以并不是不吃油就没有脂肪了。油含有太多的脂肪,又容易氧化。坚果也要严格控制。如果没有基础病的话,每天大约30克的坚果,我们伸出手掌来,平平的一小把这个样子。

(三)吃全食物

吃整全食物,避免精加工。

整全食物,就是尽量吃一个食物的全部。比如橘子和橘汁之间选择吃橘子;糙米和精米之间,选择吃糙米;亚麻籽和亚麻籽油之间,选择吃亚麻籽。这就是整全食物的概念。

糙米表皮含有大量膳食纤维,还有很多B族维生素、微量元素和一些好的脂肪等等。现在,谷物都被打磨得白白亮亮的,如珍珠米、雪花粉等等,米糠和麦麸喂给猪吃,结果把猪喂得毛光锃亮的。最有营养的东西,我们却没有吃到。所以我们一定要吃带谷皮的粮食,我们叫糊粉层。这样的谷类,才是最好的。

除了白米、白面,白糖也同样不好。当然红糖要比白糖好一点,但是它的升糖指数还是很高,所以还是要慎用。比如一些女士经期需要喝红糖姜水,这些该吃就吃,但是不要无限制地吃超甜的食物,即使红糖也没有理由经常吃很多。代糖,尤其是人工合成的代糖也不推荐。现有数据说明,人工代糖对于控制热量摄入和减肥基本没有作用,对人体可能还有一些伤害。

加工食品中,除了精加工的“三白”制品,还包括可长期放货架上待售的包装食品。如果没有防腐剂,多数食物不用一两周就变质了。为了能在货架上放置更长的时间,这些食品被添加了各种防腐剂、添加剂等等。这类食物不是所有的都不能吃,个别还是较健康的。分辨起来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看它的成分表。一般来讲,如果成分表有很多小字,添加的东西太多,就没必要仔细看,可以pass了。我们要仔细看看,有没有动物成分或可能的动物成分,比如硬脂酸钠、乳清蛋白、明胶、卵磷脂等等,有的还放了鸡蛋、鸡精等等。这些东西都对我们身体不好,而且很多是动物性制品。所以说要看清楚成分表。另外,越接近于食物的原始形态,比如说豆制品,能看到一粒粒豆,那么就可能加工比较少。如果看不到食物原始的样子,就可能加工得有点多了,往往是“超加工食品”。超加工食品不仅做得很精细,还可能有添加剂。比如有些动物替代品,为了模拟肉类的口感,添加了很多油。这些食物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却是很不健康的。另外,加工食品还含有饱和脂肪或者反式脂肪。

大家都知道,不饱和脂肪,比如普通植物油,很容易被氧化。当它们从种子里被榨出来后,接触到空气,就开始发生氧化反应。所以加了植物油的食物放久了就会有哈喇味,这是不饱和脂肪被氧化后产生的酸败味道。这个甚至是有毒的,不能吃。人们为了减少损失,想了个办法,把不饱和脂肪的植物油饱和化,也就是氢化,变成氢化植物油,有时候叫植物奶油。这种饱和的植物油就不会被氧化,可以放很长时间了。所以保质期长的食物,会有氢化油或者棕榈油,甚至猪油等饱和脂肪。氢化油里面含有氢化过程的副产物——反式脂肪,反式脂肪与心血管病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研究发现,它也有促进癌症的作用。当然只要有油的成分,一般我们都不建议吃,这不仅是加工的问题,也有高脂的问题,更可能还有其他的添加成分。

吃整全食物还包括尽量避免果汁。我们提倡吃蔬果昔,或者蔬果糊,也就是用破壁机把蔬菜水果打碎后,连同所有的渣一起吃下去。有些机器可以只把果汁榨出来,这些纯果汁虽然口感好,但研究发现,果汁类食物可能是危害健康的。比起蔬果汁,蔬果昔就是全食物。蔬果汁丢掉了膳食纤维以及附在纤维上的很多营养。举个例子,一个苹果的膳食纤维大概是六克,但是把果皮削掉之后,只剩下两克。所以好东西都被丢掉了。这就是加工食品的害处。

健康饮食需要避免的:第一是动物性食物,伤害最大;第二是油,伤害很接近于动物性食物;第三是精加工、超加工,尤其是添加了很多东西的食物。另外就是化学农残,这一点虽然我们没有强调,但也是应该尽量避免的伤害源。

(四)要吃饱

饱有几个含义:最重要的就是要吃够热量。有时候你虽然吃饱了,但并不一定吃够了身体需要的热量。当你用生菜叶子填饱了肚子,生菜叶子的热量很少,甚至有个别蔬菜,你消化食物所耗的能量比它本身所含的能量还要高,也就是所谓负热量的食物,如芹菜、黄瓜……要吃够我们身体一天所需的热量,一般来讲,只要谷、豆、蔬、果正常搭配就应该够了。但是有些人食量很小,在这种情况下,要观察我们的体重。如果体重一直在往BMI21靠近,那是正常的。如果一直往下降,BMI低于21还在往下降,或者BMI低于18.5,那就是体重过轻,或者说明你处于负热量的状态,这个时候你要注意增加供能食物,比如增加主食和豆类。一般来说把主食吃饱就行。有些素食者没有了解这个概念,吃素还吃得很少,热量不足,结果出现面黄肌瘦、全身没劲、掉头发、手脚冰凉、低血压、低血糖等现象,有些女孩子甚至出现闭经等情况。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就是热量不够,解决方法就是多吃主食,吃够热量。

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黑”主食,说主食、碳水化合物对我们的身体不好。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他们更被建议不能吃高碳水的食物,因为升糖……试想,我们已经把肉蛋奶拿掉了,油又拿掉了,主食再拿掉,我们还有什么食物可以提供热量?这样吃下去,多半情况就是越来越瘦。这是非常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大家一定要吃够热量。

我们提倡避免精制谷物,但是糙米、全麦面、杂粮都是很好的主食选择。糖尿病患者不要担心吃碳水化合物会升糖。吃碳水化合物一定会升糖,对于普通人也一样。升糖不是问题,血糖升高后不能降下来才是问题。我们需要改善的是把血糖降下来的能力,而不是不让血糖升高。而这种能力的改善,首先要低脂纯素,在这过程中,我们需要用药还是要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渐渐发现,不用药已经正常了,用药反而导致低血糖。这说明医生该帮你调整药量了。

如果偏瘦的人爱喝蔬果昔,假如他胃容量不大,早上吃了蔬果昔就饱了,中午、晚上大概吃那么一小碗饭,结果他的体重一直降,这种情况怎么办?一是加餐,饿了就吃,增加用餐次数;还有一个就是把早餐的蔬果昔改成主食,如五谷杂粮粥等等。满足热量是第一,一定要吃够热量,这样体重才不会持续下降,人才有精神,“五谷为养”嘛!我们以前曾经给过一个蔬果豆谷的比例,但是后来觉得这个不科学,因为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要减肥的,需要增加蔬果,减少豆谷;要增重的,需要减少蔬果,增加谷类和豆类。

顺便再讲一句,要增重的话,我们想要的是增肌,而不是增肥。如果只增加热量,你就会长肚子。要增肌,除了增加热量还要配合运动。

(五)补充营养素

1.维生素B12

最需要注意的是维生素B12。维生素B12对我们的身体很重要,参与血液、血管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如果缺乏,就会导致巨幼细胞贫血和亚急性联合变性神经系统疾病,所以补充维生素B12很重要。

由于现代人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导致维生素B12广泛缺乏。

很多专业人士认为动物制品是维生素B12的唯一来源,于是告诉我们不要吃素,素食会缺乏维生素B12。这也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说法,因为动物本身是不能合成维生素B12的。

为什么动物的身体里面含有维生素B12,而人类不吃动物就会缺乏B12?这是因为现代的农耕方式和卫生条件,导致我们的食物和生活环境里缺乏细菌和细菌代谢物。现代农耕发明之前,我们种地都使用粪肥和有机堆肥,所以生产出来的作物带有一些维生素B12。现在都用化肥了,化肥不仅不含维生素B12,还导致土地板结,细菌都没了,于是生产出来的农作物都不含维生素B12。

另外,以前我们喝井水和山泉水,都含有一些细菌,现在我们喝的都是被氯气消毒过的水,已经没有细菌了,所以我们只能补充维生素B12。现代的养殖动物也会缺乏维生素B12,人们就把这种维生素添加进了动物的饲料里,于是动物制品就含有维生素B12,吃肉蛋奶就吃到了二手的维生素B12。素食者可以直接吃一手的维生素B12,这些都是工厂通过细菌发酵的方式生产出来的,不是化学合成的,没有毒,该吃就吃。药店卖的就可以,大概几块钱一瓶,一瓶100片,25微克一片,一般素食者每天一片就可以了。服用二甲双胍、抗酸剂,做过胃部手术,以及个别有维生素B12吸收障碍的人,可能需要服用大剂量,不同剂型,或注射补充。具体情况请遵医嘱。

有些人不想吃药店里买回来的片剂,希望通过吃发酵食物,比如腐乳、天贝、味噌等补充,这样可以吗?这些食物可能含有维生素B12,但是我们不知道它们的含量,多半情况是不够的,不是可靠的维生素B12来源,所以我们建议还是直接补充片剂最好。

人体每天只需要2.4微克维生素B12,口服一片25微克片剂,实际上也只能吸收1.5微克左右,余下的量,我们可以从食物或其他环境来源(比如水)摄取。不管我们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摄入维生素B12,在现代生活条件下,建议不定期化验一下血液维生素B12(>160pg/ml)和同型半胱氨酸(<10μmol/L),以便及时作相应的调整。

能不能通过服用复合维生素B族摄入维生素B12?我们建议尽量从食物里面获得所有的营养。除了维生素B12,其他维生素基本都没有必要补充。B族里面的其他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一般都可以从全谷物、豆类、蔬菜和水果中获得,所以只需要单独补充维生素B12就行了。另外,研究发现,长期服用提纯的维生素补剂,其中某些成分有可能会增加某些癌症的风险。

2.ω-3脂肪酸

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是ω-3。ω-3和ω-6是人类所必需的两种脂肪酸。前者有抗炎作用,后者的代谢物参与炎症反应,所以健康饮食需要达到二者的合理平衡,最佳比例是1∶1,而现代人的摄入比大约为1∶20。所以我们需要降低ω-6的摄入,同时增加ω-3的摄入。

ω-6是普遍存在的,包括多数动植物脂肪。ω-3最好的植物性来源是亚麻籽。亚麻籽的ω-3和ω-6的比例达到3:1,配合低脂无油的饮食,可以有效平衡日常饮食ω-6高的特点。亚麻籽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但是一定要打成粉吃才容易吸收。生亚麻籽的营养保存和保质期更好,但是含微量有毒的氰化物。不过一般不需要担心,人体有解毒能力,我们推荐每天吃10—15克,只有一次性摄入100克以上的亚麻籽,才可能达到代谢极限。每100斤体重10克的量是经过美国洛玛琳达大学的学者计算核实过的,可以达到我们身体需求的量。

除了亚麻籽之外,紫苏籽、奇亚籽、牡丹籽都含有类似比例的ω-3。

3.维生素D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营养素是维生素D。维生素D对于人类很重要,与生殖、免疫以及骨骼系统相关。获取维生素D的最佳方式是晒太阳。在晒太阳时,我们要让阳光的紫外线直接照射到我们的皮肤,才会产生维生素D。衣服、玻璃会挡住95%以上的紫外线,达不到合成维生素D的效果,所以晒太阳时要尽量多暴露皮肤。在能暴露1/4—1/3皮肤的情况下,夏天南方10点至15点的太阳,大约20分钟就够了。冬天及高纬度地区需要酌情增加日晒时间。

晒太阳时间不够或者阴雨天,可以口服维生素D。低脂纯素的人,如果维生素D不达标,建议每天摄入5000个国际单位。如果维生素D已经达标,但是没有机会晒太阳,摄入量应为2000到2500国际单位。尽量通过晒太阳来获取维生素D,补剂不能完全替代晒太阳的功效。

以上就是健康饮食核心要素的五个要点。总结成顺口溜就是:

蔬果豆谷盘中餐,肉鱼蛋奶绝不沾。

吃饱低脂全食物,B12阳光欧米伽3。

【问】中医上对戒除邪淫的方法有哪些建议?

文章一:补精全攻略

1.生活习惯

(1)严格执行戒邪淫

戒除手淫,戒除看黄色书刊、网站、图片、视频等所有行为和心理,从根上杜绝元气泄漏的原因。有家室的网友,可以跟配偶商量好,节制房事,最好杜绝房事一段时间,尤其是肾病、肝病、癌症等重病患者。

(2)合理睡眠

一天当中,夜晚(21:00~凌晨3:00)就相当于一年当中的冬季,“肾应冬”,所以这个时候要好好睡觉,睡眠质量好了,肾气就能补足。所以建议各位习惯晚上上网的朋友,九点准时关机下网睡觉,这对于恢复肾气非常重要。

(3)少看电视、少上网(工作需要者除外)

看电视、上网的时候全神贯注,消耗脑力体力精力。我们有这种体会,连续上网两个小时比看书四个小时都累,为什么呢?因为电脑屏幕是不断闪灭刷新的,很容易造成眼睛疲劳。肝肾同源,肝开窍于目,长期上网的人黑眼圈,眼睛干涩,而且精力不能集中,这都会导致精力亏乏。

因此我建议网友,工作一段时间,关掉电脑,到公园、楼下散散步,练练拳,晒晒太阳,对健康的恢复很有帮助。

2.饮食建议

平时饮食以素为主。五谷杂粮是补精养气的最好食品。五谷作为主食,是饮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补脾胃、长肌肉、和五脏”的功效。最好食用粗粮,因为没有经过细致加工的粮食,谷气充沛,补养人的元气最好。

也可以食用补精粥,具体做法是将黑豆、芡实、板栗、山药等放在一起煮。同时吃黑芝麻盐,因为黑芝麻盐性平,可以作为补肾食品长期食用。

3.运动养生

(1)每天散步一小时

每天走路一小时,因为走路无形中就是在活动肾经和膀胱经,尤其是走太极步,对这两条经络的锻炼效果非常好。所谓太极步,指的是把握住“顶头悬、气沉丹田、力透涌泉、沉入地心”的练拳要领来走路,练过太极拳的网友应该能够掌握,实在不行,就迈开腿尽力迈大步(注意不要气喘吁吁)走路,拉开腿后面和后内侧膀胱经和肾经。有道是“百练不如一走”,著名肾病专家赵绍琴治疗肾病时就主张患者应当每天走路一小时活动肾经、膀胱经。

(2)保健功法

大家可以尝试一种扶阳十八式——乾坤吐纳。百度搜索文字,可观看视频教学。

4.药物补精

中医看病讲究辨证论治,同样是伤精,每个人类型也不完全相同,有的表现为虚寒,有的表现为虚热,有的是气虚,有的是阴虚,还有的兼加湿热……所以用方可能不一样。患者要找当地的名医调理,就能慢慢恢复。且每个人年龄和伤精程度不同,治疗起来就有快慢之分,所以不能着急。

药物只是辅助作用,帮助人恢复身体健康,并不是最根本的解决方法,信心和合理的生活方式才是根本之道,呼吸缓慢、运动柔和、心境祥和、会放松。最重要的是具备仁、义、礼、智、信五种内在的德性,这叫内五行,是生命内部最为重要的五种药,直接调整身体,速度非常快。而且很多病的根本原因,也是这五种德性的不圆满所导致的木火土金水五行不全,外在表现就是心肝脾肺肾五脏不和,再往外表现就是疾病了。

伤精的人,肾气亏虚,肝血不足,心火亢盛,肺金不降,脾土不温,五行不和,每个人偏性不一样,药物的调整上讲究很多。

5.心态养生

很多人问:“我想戒邪淫,为什么戒不了啊?脑子里面总是浮现一些乌七八糟的内容,应该怎么办?”

说白了,这就是内心不够清净。怎样使自己的内心清净下来,让脑子变得专注呢?一开始从行动上就要纠正自己的一些错误做法,其中效果最大最直接的方法有两个。

(1)要孝顺

父母是天,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根本,元气的根本,我们的那口气是父母给的,生机要想茁壮,要往根上浇水,我们的命根就是父母啊!这是肾气真正的总开关。伤精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心的冷漠和阴暗。孝顺的人,慢慢地智慧就会开,身体自动就会恢复正常,速度非常快!在这里我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我接触的所有真正孝顺父母的人,身体都非常好,眼神都很有定力,元气足!内心也非常清净,厌恶黄色淫秽的东西,这都是阳气足之后自动的表现。

伤精的朋友们,我们要反省:是否顶撞过父母,让父母操心,爱和父母闹别扭较真,让父母日夜焦虑愁苦?平时多多念诵《佛说父母恩难报经》,把自己变成大孝子,相信你的身体就会迅速复原,眼睛变得有神、有定力并不很难!

(2)多行善

举例来说,有一个人,学佛之前身体非常虚弱,到了冬天几乎不敢出门,肾阳虚,经常感冒,患有严重的鼻炎,擤鼻涕的卫生纸每天都会用完三包。他自从学佛之后,坚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善事,比如写文章劝善、讲授传统文化、投身公益事业、做义工、义诊,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不到半年的时间,身体的阳气迅速恢复,感冒、鼻炎也不治而愈了!现在他60多岁了,北京寒冷的冬天里基本上是单衣单裤过冬(不是因为家里缺钱买不起,而是不需要),两只脚不穿袜子直接穿单皮鞋都不会感到寒冷,全身好像火炉一样,跟他接触你会感到暖洋洋的,特别温暖祥和!

文章二:心态平和恬淡——幸福人生,身心健康的方法文章整理自刘力红博士《让阳光自然播洒》。

医者仁心。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儒、释、道、医,从传统文化上讲,中医是尚礼的医学,仁和礼不仅仅表达了医者对待病患的慈悲之心,也说明中医文化的核心要窍。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以和为贵,是大家耳熟能详对礼用的解释。《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节为和。什么是中节呢?例如中国二十四节气,每一个节气都有特定的时间。时立气布,时间一到,节气就来了,来早来晚都不是中节,不是和。如果节气来得早就是过,有余;来得太晚就是少,不足。时间一到,节气就过来,恰到好处、刚刚好的状态就叫作中节,叫作和。

孔子带着学生到鲁桓公的祠庙里参观时,看到了一个可用来装水的器皿,倾斜地放在祠庙里,那时候把这种倾斜的器皿叫欹器。

孔子向守庙的人问道:“请告诉我,这是什么器皿呢?”守庙的人告诉他:“这是欹器,是放在座位右边,用来警诫自己的,是一种用来伴坐的器皿。”孔子说:“我听说这种用来装水伴坐的器皿,在没有装水或装水少时就会歪倒;水装得适中,不多不少的时候就会是端正的;水装得过多或装满了,它也会翻倒。”说着,孔子回过头来对他的学生们说:“你们往里面倒水试试看吧!”学生们听后,舀来了水,一个个慢慢地向这个器皿里灌水。果然,当水装得适中的时候,这个器皿就端端正正地立在那里。不一会儿,水灌满了,它就翻倒了,里面的水流了出来。再过一会儿,器皿里的水流尽了,就又像原来一样歪斜在那里。

这时候,孔子便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道:“唉!世上哪里会有太满而不倾覆翻倒的事物啊?”

上大下安法师2023年10月佛七开示:

《黄帝内经》第一篇就是谈《上古天真论》,上古的人为什么能够健康地活到一百二十岁,是由于他知道养生之道。“法于阴阳”就是整个对于阴阳,老子讲万物负阴而抱阳。“和于术数”,对于五行这些都很了解。饮食有节,不是暴食暴饮的。起居有常,过一种天人合一的生活。起居有常这就是时令养生了,一天有春夏秋冬,到了晚上九点就是冬天了,冬天你得藏起来了,你得养阳了,你得开始睡觉了。到零时,春天再起来了,生发的时候了。这个起居是跟时令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他的生活、形体和神识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心理状态“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恬淡虚无就是他内心很安宁、宁静,甚至可以打打坐,万法归一。当你心很安静的时候,虚无就有点空的时候,这时真气,就是我们先天的那个气,就呈现出来了,精气神就很饱满了。你内心就守着这个先天之气,他病邪就没有办法来侵入,扶正才能驱邪。

这也反映了我们对于一切病毒来了,首先你不要到外面去检测啊,洗手啊,消毒啊,不是去从外面去做这个。当然你也可以做,但是那是治标的,更重要的是要把我们自己的、本有的免疫系统的能力调动起来。人体里面有大药,调动我们本有的大药,就能抵御一切的病邪,这是我们中医的理论,非常有智慧。不要老是在外面要消毒,碰到什么病吃种种药,打吊瓶、抗生素全上。好像能够治一点小病,但对于身体的摧残是很大的。

中医主要是研究人的健康,如何让人们身心健康以及怎么由不健康到健康。《黄帝内经·平人气象论》提出“平人者不病也”。什么是平人呢?“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九候”讲的就是中医切脉的三部:浮中沉。也称为天地人,天地人若一,命曰平人。一个人身上的脉气,没有太过也没有不及的状态就叫作平人,也叫中节的状态、和的状态。

《黄帝内经》又云“当其时为正,非其时为邪。”“当其时为正”就是平人的状态,不病的状态。霜降节气应该九月初十来到,就到九月初十过来,这就是“当其时”,就是正。太早太晚都叫非其时,就是邪。保持正而不邪、和合的状态,人就不会生病。反过来一个人不健康,那就是没有保持一个和合的状态,太过或不足。

不平者,无非两种状态:太过与不及。中医千法万法,不离补泄两法。例如针灸,善针者善导引也。善用针灸者需要知道哪个地方存在什么问题,太过、热、痛就用泄的方法,不及、寒、无力就用补的方法。损有余而补不足,让身体达到一个和的状态,就是不病的状态。

和,无外乎与天和,与地和,与人和,不和也离不开与这三种原因。天表达为风寒暑湿燥热,大家常讲的受寒了、受热了,都是与天失和。地表达为酸苦甘辛咸。按照现代医学的观念就是营养不和,所有的食物都离不开五味,食品安全跟每个人息息相关。恢复生态平衡,拒绝使用农药化肥,让土地不再板结,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

与人失和是生病最大的原因,但同时也是人最难面对的问题。单位与同事不和,家中夫妻不和,甚至于父子反目,族亲之间毁骂不断,这都是与人失和。看人缺点问题、习气毛病是与人失和关键因素中的要害。首先我看他缺点,心里对他不满意,慢慢就发展成不说话,甚至可以演化成打架斗殴、杀人等等。

中药每一味药物都有气和味。气就是寒热温凉平,味就是酸苦甘辛咸。气就是如何调节与天失和,例如受寒之后,就回去喝一碗姜汤。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五行对五味,脏腑之间运用五行相生相克来达到和合的状态,来调节与地失和的问题。

与人失和更多是因为情绪、习气的作用。找优点、认不是,找他人优点,认自己不是,不要抱怨别人。古今圣人所留下来的经典,目的就是让人们和谐相处、家庭和睦、父慈子孝、与人为善。在与人相处中,其实自己什么样子,对方心里全明白。你的心就在你的眼神里、表情里、嘴巴里、肢体语言里。你什么样子,身边的人最清楚,偏偏那个自以为最聪明的人最糊涂。明白对方的不容易,体谅他人的辛苦,内心多存他人的好处。干嘛让那些习气、毛病、垃圾装进自己的心里,这样怎么能不生病呢?

祝福大家都可以运用中医文化的智慧,调动我们本有的大药,身心健康,还原本来面目。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

改变命运的千古奇书,立刻免费领取